补液、吸氧、开小分子药……越来越多防治手段下沉至上海社区
“最近一直觉得胸闷、呼吸不畅,现在吸了氧后人舒服多了。”1月3日,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患者张阿姨正一边输液,一边用制氧机吸着氧。
在上海宝山区,家住宝山十村的张老先生发热咳嗽咳痰3天,自测抗原阳性,前往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检查配药后,要补液时他心里直犯怵,“医院人太多了,吊盐水要等2个多小时。”
(资料图片)
医生告诉他,为了缓解综合医院的补液压力,社区也能接收上级医院的患者。于是,在家附近的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挂号、就诊到补液,张老先生只用了不到半小时。
目前,上海社区医院不断扩容增能,扩充医疗资源,药物、设备,越来越多的防治手段下沉至社区。
金山社区医院:把感染五天内的老人作为优先保障用药对象
澎湃新闻记者1月4日从金山区获悉,目前,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农分中心、罗星门诊部、村卫生室的20间发热诊间全部启用,平均每天接诊近200人,高峰时期接诊约400人。
“我们中心、分中心、村卫生室、补液室,包括家庭医生团队,都配备了指脉氧仪,在就诊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确保医务人员能正确判别病情,及时处置患者,村居民自我感觉不适时,也可以就近免费检测。”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江雁介绍。
目前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农分中心、罗星门诊部、村卫生室的20间发热诊间全部启用,平均每天接诊近200人,高峰时期接诊约400人。金山区供图
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对病房进行了分区,将住院部二楼用于接收新冠病毒阳性病人,也可以用于收治上级医院的新冠转诊病患,并腾出一片区域改造成“吸氧区”。“现在输液位有近55个,吸氧位增加了15个,制氧机新增了8台,患者如果在二三级医院就诊后,也可以到这里来延续吸氧、补液。”江雁说。
对于能够拆包的解热镇痛类药,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成小包装,每人开3天的药量,满足有需求的居民配到药。目前,阿兹夫定和辉瑞的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Paxlovid也已进入该中心。
“今天是确诊第几天?最好能来一下医院,肝功能、肾功能,还有血氧饱和度,都要测一下,才能确定您适不适合用药。”75岁的患者张老伯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还在尿毒症血透中,前两天感染了新冠病毒,基础性疾病日趋加重,便联系家庭医生李俊磊寻求抗病毒药物治疗,李俊磊在详细询问张老伯的身体状况后,给出了建议。
随后,经过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专家的综合评估,家庭医生为张老伯开具了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我们把感染新冠五天内的老人作为优先保障用药对象,并且有多项身体指标的评估标准,帮助病人判断到底能不能用药。”李俊磊表示。
在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排队登记输液。 金山区供图
宝山:药品设备倾斜基层,“发热地图”精准导引
在宝山区,像张老先生这样的补液患者,近日数量攀升。
为了应对激增的需求,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早做好了补液室环境消杀、人员物资准备、外院补液流程制定、医护个人防护培训等。宝山区透露,宝山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放补液室。
2022年12月30日,新冠抗病毒小分子药物Paxlovid也下沉至社区,当日巡诊中,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发现,馨谊长者照护之家的郑阿婆发热了。这位83岁的老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经评估病情、家属同意后,郑阿婆即刻用小分子口服药,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也从92(吸氧状态)提高至98(未吸氧状态)。
药物、设备,越来越多的防治手段下沉至社区。细心的居民们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又多了一排新机器:输液区、病房等场所设置了“氧疗区”,对符合指征的感染者提供氧疗服务。目前宝山区共设置125个氧疗位,计划再开设211个氧疗位,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吸氧需求。
氧疗 宝山区供图
社区发热门诊也是救治的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宝山区共设置114个发热诊疗区域,日最大接诊量5198人次,占全区总发热门诊量的65.5%。
怎么能找到离家近、人相对少的社区卫生中心?宝山区及时上线了数字“发热地图”,杨行二村居民沈先生通过“上海宝山”微信公众号,找到了符合自己需求的就诊点——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花了十余分钟就为家人开好了药。
与此同时,宝山区卫健委每日做好药品储备监测,动态掌握各医疗机构消耗量、库存量、需求量,向上与市卫健委紧密联系,申报药品需求,向下做好调度协调,解热镇痛类药品根据实际需求适度向社区倾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