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股东“暗斗”真相?紫光展锐迟迟无法IPO的罪魁祸首是谁?

来源:互联网

股权纠纷起因,“赵伟国时代”的历史遗留

近日,中国大陆唯一5G芯片企业紫光展锐的股权纠纷受到了广泛关注。某财经媒体在一篇最新的报道中提及展锐大股东紫光集团欲收回前员工代持公司(北京嘉信汇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锐冠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的8.37%股权,引发了业界极大的争议,也让紫光展锐不得不在2023年7月21日接连发布官方声明进行回应,并发文“自证清白”。


【资料图】

紫光展锐官方严正声明

2022年7月11日下午,紫光集团发布了一项公告,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全部退出。同时,由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接收了紫光集团的100%股权。这一变动标志着紫光集团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紫光集团与“赵伟国时代”做了彻底的告别。

虽然赵伟国因涉及侵占国有资产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但赵伟国在紫光主政期间确实还留下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紫光展锐的8.37%股权问题就是其一。

2022年1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此问题作出了裁定。裁定中明确指出,健坤系公司(北京嘉信汇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锐冠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紫光展锐8.3757%股权属于新紫光集团。为此,投资人已经为该部分股权付出了相应的对价,这部分资金已被用于偿还和保障原紫光集团债权人的利益。尽管法院的裁定解决了股权的归属问题,但关于这8.37%股权的具体使用和执行问题仍然存在。

驳斥六大指控,梳理展锐“股东内斗”真相

笔者整理了一下该媒体发布的文章中提到的几个核心指控:主要包括“前员工代持公司股权”、“紫光集团阻碍员工股权激励”、“股东暗斗”等说法。怎么说呢?文章想象力非常丰富,但错误非常多,必须要一一进行驳斥。

第一,就是“前员工代持公司”这个说法,其实非常误导人。这个所谓的代持公司包括北京嘉信汇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锐冠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实际上是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的投资公司,代表的是赵伟国相关方的利益。

这部分股权最初是由紫光集团通过非法交易安排在收购展讯通信、锐迪科初期所得,当时仅需支付不足100万的成本就取得了估值近50亿的8.37%的股权。三个平台的股东均系与紫光集团、紫光展锐无职务关系的自然人,在收购过程中通过特殊安排获得了巨额利益(出资不到100万,获取了价值50亿的展锐股权,期间还通过减持部分股权变现侵吞数亿元),但交易过程缺少国资备案程序和批复,一直未被教育部认可。2015至2017年,教育部国资检查、中央巡视均已发现问题,认为涉嫌利益输送,明确要求整改。为落实整改要求,三家持股平台以退还部分款项、出具代持承诺函等方式打补丁。2017年1月及2019年10月,两次向教育部上报整改方案,均未得到教育部的同意和批复。教育部相关领导认为打补丁的整改方案不彻底,应全面还原历史股权,清理历史问题。搞清楚这个概念非常关键,因为后面所有的错误都是从这而来。

第二,文中提到紫光集团阻碍员工股权激励实施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尽管当时声称这部分股权将用于员工股权激励,但由于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该安排一直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也正是因为紫光展锐的这部分股权纠纷的问题,牵涉到国资监管的红线,使得紫光展锐迟迟无法完成股改,也让IPO之路一波三折,影响到了后续的融资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

紫光集团一直谋求通过法律手段合法合规的收回这部分股权。并重新启动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这也是正规程序兑现员工承诺的唯一途径。原代持公司的操作方案不符合法律规定,如果从代持公司手中购买相关股份,存在利益输送嫌疑,还会因为合规问题导致员工股权激励无法执行,且影响展锐的上市进程。

实际上,在归属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新紫光集团立刻着手处理这部分股权的使用问题。他们与紫光展锐的大股东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达成共识,这部分股权将通过法律手段收回,并用于员工的股权激励。而为了避免这部分股权再次被非法转移,紫光集团已通过法律手段对冠华伟业、展锐冠信、嘉信汇金持有的紫光展锐股权提起了保全申请,进行股权冻结。

第三,关于报道中的“股东暗斗”,这就有点过分了,估计是作者宫斗剧看太多了。事实上紫光展锐的各大主要股东包括紫光集团、国家大基金、上海基金、英特尔中国、三峡资本等,一直保持顺畅的沟通。

第四,关于国盛资本的沟通会问题。报道提及7月19日国盛资本举行的沟通会。在这次会议中,国盛资本发布了大量未经确认的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公司经营、融资、股东关系、股权代持等诸多重要问题。这种行为无疑是不合规的。

据了解,主要股东紫光集团、国家大基金、上海基金、英特尔中国、三峡资本等对此并不知情或不支持,国盛资本以这种方式披露大量等未经确实的不准确信息,对展锐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五,报道还试图暗示,国盛资本的行为代表上海国资委的态度。实际上,国盛资本只是上海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国盛集团的股东之一,国盛资本的股东中包含了众多私人企业,且其用于投资紫光展锐的资金是多方募集的,其中有大量的民营资本,这就意味着国盛资本并不能单纯地代表上海国资的态度。

第六,文章提及紫光展锐当前融资困难。实际上,展锐董事长马道杰的到来使得展锐的融资工作进展顺利,许多投资者对展锐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地位看好。反倒是该篇报道出现后,对展锐的正常融资推进和业务经营发展产生了干扰。

塞翁失马,紫光展锐即将去掉IPO最后的枷锁

对于紫光展锐来说,处理这个历史遗留的股权问题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将这部分股权从非法持有者手中合法收回,还需要保证员工的权益并推动公司的长远发展。而这一切都要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进行。这个股权问题的最终处理方式,也将影响到紫光展锐未来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股权问题,才能消除外界的疑虑,让紫光展锐能够更好地发展。

此外这种股权争议一旦被透露到公共舆论场上,不负责任的报道很容易对企业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让受害企业必须更加迅速的回应来消弭这些影响。好在紫光展锐此次回应迅速及时,以公司董事会的名义发表声明,无疑赋予了声明更高的权威性。此举代表了公司全体董事、监事以及股东单位(包括紫光集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华芯投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英特尔(中国)、三峡资本等)的一致观点。他们都强烈反对并否认这篇报道内容,认为报道中的信息严重失实,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

此外,紫光展锐的声明还强调,公司以及所有的董事正在全力以赴,团结一心,推动公司的发展,而且公司目前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他们也警告相关的媒体和个人,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传播不实的信息,否则公司将保留追究他们法律责任并追偿损失的权利。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交媒体时代,信息飞速传播,但真相却常常被淹没。正如这个紫光展锐的例子,我们必须用更清晰、更实事求是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笔者非常理解某些媒体想要偷偷搞个大新闻、震惊所有人的想法,但是这个前提是应该是“报道”新闻,而不是为了流量或其他目的“制造”新闻。也希望广大业内人士和从业者能够明白,不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理性对待信息,辨别真伪,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这个事对紫光展锐来说,也未必都是坏事。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个重新审视自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监管,保护股东利益,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机会。紫光展锐的案例提醒我们,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企业,在管理和运营的过程中都必须合法合规,特别是涉及到股权问题更应该谨慎。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保护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笔者也希望紫光展锐能以这次事件为契机,加速解决股权历史遗留问题,去掉IPO最后的枷锁,早日完成股改,同时进行员工股权激励。当然要想成功实现IPO,紫光展锐仍然需要苦练内功,在业务层面上展现自己的实力,通过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用市场表现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