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兴县:“小杂粮”种出“大天地”

来源:黄河新闻网

图为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角。 记者 刘亮亮 摄

盛夏时节,位于兴县蔡家会乡的千亩谷子种植基地里,一垄垄绿油油的谷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摇曳舞动,茁壮成长。一阵大雨过后,青蛙也欢腾起来,一只只从谷地里跳上路边,“呱呱呱呱”地大声鸣叫。

“今年雨水充沛,地里墒情足,谷子出苗齐、长得壮实,不用多想,今年一定又是个米粮满仓的好年景。”田埂上,前来查看谷子生长情况的农户喜上眉梢。


【资料图】

中国杂粮看山西,山西杂粮看兴县。黄河边上的兴县,是山西杂粮之乡。而谷子,不只是赖以果腹的食物,更是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伴的伙伴。

“再过两个月,谷子、高粱就迎来了收获季节,我们也就该忙碌起来了。”兴县高家村镇赵家川口村,晋绥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邦,忙着询问着即将上马的新设备情况,和往年一样,他早早地为秋季的杂粮收购、加工、销售做着准备。

王旭邦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有1000多亩的小米种植园区。他还投资560万元,创办了自己的杂粮加工厂——晋绥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加工小米6000吨、杂粮面6000吨、核桃油150吨。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长期的购销合同,每年都会以每斤高出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的杂粮,回收的杂粮经过认真检测进行加工包装,销往全国各地。这种合作模式,在既保证杂粮产量来源的同时也保证了农户的收入。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王旭邦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覆盖多品种杂粮,不仅在线下打通了多地的分销渠道,在线上也开展各类电商店铺,去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2800多万元。

王旭邦觉得,现在人们都推崇健康饮食,杂粮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如今,兴县本地的杂粮品牌已经逐渐成势,外部的市场也在不断成熟,可以开拓新的领域了。为此,王旭邦想要继续做杂粮深加工的产品,“想开发点新品种,比如杂粮面条、方便面等年轻人喜欢的速食品,将来会有更大的市场。”

对于杂粮,兴县人可以说是无比热爱,一日三餐中都会有着杂粮的身影,杂粮产业也成了兴县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在兴县,有越来越多的人像王旭邦一样投入到了小杂粮产业。“兴县政府特别关心我们这些农业企业,无论是政策、资金、技术还是销售平台都给予了大量支持。”王旭邦说。

选好种子、用好技术在农产品种植方面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兴县,农民种谷子,却不需要考虑这些。兴县采取统一供给的形式,由县政府统一采购优良种子、有机肥等,免费供给农户。目前兴县种植的谷子,主要是选用优质谷子品种晋谷21号,这种谷子色泽金黄,口感软糯,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品种好了,大家都能吃得出来,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翻着手机里的小米粥照片,王旭邦介绍着。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小杂粮产业,兴县加大了高标准农田、节水排灌、梯田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每年建成的梯田超过1万亩。此外,还建立了很多特色的杂粮基地。目前,仅谷子种植,全县就有15万亩左右。去年,兴县杂粮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杂粮产业链产值达10.24亿元,杂粮收入更是占到了农民种粮收入的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2022年9月,兴县被授予“山西杂粮之乡”“杂粮美食之乡”。“兴县小米”和“兴县大明绿豆”被农业农村部认证为兴县地理标志产品。杂粮产业已经成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成了革命老区的又一张崭新名片。

“现在全县共有杂粮加工企业15家,年产值达2.2亿元。像晋绥黄河湾、山花烂漫、清泉醋业等一批围绕杂粮加工的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兴县‘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强大矩阵正逐步构建,‘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品牌也在持续擦亮。”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辉说。

品牌赋能,让兴县杂粮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7月20日,第八届中国(山西)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兴县)杂粮面食文化节在兴县举行。诸多省内外客商代表及游客聚集在这座小城,共同领略兴县杂粮面食文化的发展速度,一起见证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的风土人情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在此次活动中,兴县又获得了“中国兴县杂粮美食之乡”“中国杂粮地标美食城市”“中国生态好食材杂粮基地”等诸多美誉。兴县“精品杂粮”这张牌,再一次打出新意,为杂粮全产业链发展打通市场渠道。

“我们要聚焦精品杂粮,下好农业特优发展先手棋。重点推动精品杂粮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扩建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基地5000亩,发展绿色有机杂粮基地20万亩,大力推进小杂粮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进晋绥杂粮博物馆、杂粮文化产业园、现代杂粮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晋绥杂粮特色小镇和晋西北农产品交易市场……”兴县县长梁文壮信心满满地说。

“让‘兴县杂粮·中国好粮’更加深入人心,让小杂粮的天地更加广阔。”兴县正在用实际举措,让这个愿景落地生花。(记者 刘子璇)

标签: